2019年7月10号上午,我院全体教师在学院会议室2624召开了本学期专业建设提升与教学经验交流大会。具体议程如下:
一、学院专业建设提升计划研讨会
(一)中文系曾锋主任从以下四点对中文专业展开规划
1.复合—分层的课程设置:曾锋老师指出目前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文学写作与文学鉴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索培养中文专业人才的新模式,比如开设文秘素养与写作课程和传媒素养与写作课程等等。
2.学生培养方面:从15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情况来看,当前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建议在课堂教学上,改变教师满堂讲的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多采用“精讲+主动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地思考。
3.教学方法方面:学生的课程论文和期末作业流于表面,因此要求老师设置对课程论文的点评环节,提升学生作品的质量;此外,曾老师希望任课老师多提供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课余生活。
4.教师个人发展方面:积极申报课题,重视单篇论文的写作,积极发表论文;用科研促进教学。
交流环节:
陈映副院长就曾锋老师所提出的四点专业规划表示肯定,工作开展的思路也是正确的,但是具体细节以及实施过程需要再做进一步细化的思考;黄灯院长则表示发展问题是整个学院的重要问题,中文专业转型正是体现我们学院发展的一种表现。黄院长号召全体老师要边走边思考,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院的整体发展。
(二)文化产业管理系王晓东主任对专业提升的规划建议
1.加强对课程设置的思考,清晰人才培养的定位,组建不同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专业背景,提升教师个人发展。
2.由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较晚,发展慢,课程设置还在探索当中,目前学生的培养效果还没显现出优势;非专业课的课程教学效果还没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3.专业特色建设方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今后会依据老师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出发,大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和对文化元素的挖掘,努力实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的目标。
4.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多建立实习基地和加大对实训室的建设等。
交流环节:
谷向伟副院长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现状,指出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对接,加强在教学环节中的赛事参与度,指导学生参与高质量的活动比赛,提升学生的策划能力,项目驱动,以赛促学;其次,在科研工作方面,谷院长指出专业提升需要有纵向和横向项目数量的突破,教师应积极申报相关课题,深化对专业领域的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陈映副院长指出课程设置是关键,通过课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正是体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网络与新媒体系李萌主任对专业提升的建议
李萌老师从“人”“财”和“物”三个方面来概括专业建设的相关情况:
在“人”方面,今年学院引进新教师10人,有利于壮大教师队伍,凝聚专业特色,促进专业的发展;但学校同时存在着薪酬、教师发展平台、制度建设以及教学规划等方面的局限,最根本问题还是老师课时量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以教师发展来推动专业建设。
在“财”方面,学校缺乏对专业建设的经费支持,在邀请学者举办学术讲座等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等缺乏经费支持,限制了老师知识视野、学术眼界的拓展和提高。
在“物”方面,一是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实验室配套不够完善;二是对教师办公物资配备的问题。
交流环节:
针对李萌老师提出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黄灯院长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从整体上看我们学院的硬件配套设施确实存在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但是黄院长也鼓励大家把工作和教学中的困难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
谷向伟副院长则以使用Excel软件为例,针对目前专业建设的现实情况,教师需要更注重工具使用的专业性,应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掌握某一技能而减少广泛而显浅的接触性学习。
二、骨干教师经验介绍和教学分享
(一)陈俏湄老师的经验分享
陈俏湄老师主要担任《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和《外国文学史》这两门课程。教学中陈老师发现《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文学名著特别是长篇小说的篇幅长,如果要求学生完整地阅读完一部小说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陈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选取精彩片段或运用图片和电影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小说中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作品的意义。
尽管课堂上陈老师会使用图片或视频辅助教学,但是她也强调,鼓励学生在空余的时间多阅读原著而不是观看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因为改编后的电影或电视剧对作品原义会有所偏差。
陈老师在课堂上会积极引导并带领学生进行跳跃性地略读和选择性地详读,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对于戏剧类的作品,陈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相关戏剧进行排练,在表演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而对于《外国文学史》,陈老师认为该门课程学习内容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应的历史背景文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历史事件。
(二)朱云湖老师的经验分享
朱云湖老师的教学一直坚持以课程基本理论学习为核心,因此她所教的课程不管是案例选取还是课堂材料的分析,都是基于她自身思考和分析的成果。
朱老师的教学体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切入慕课思维,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写胜于言,教师针对自身课程设置要提升相应的能力,比如写作能力等等,如果老师教写作课程自己都不善于写文章,那也很难让学生信服。
4.教师要多从自身的角度反思课堂问题,要坚信投入和收获的道理,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创新,努力打造“金课”;
5.善于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建立微信群,平时可以与学生在群里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推荐有助于课程学习的优质公众号等。
最后朱老师希望学校管理更加灵活,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由内而外地完善课堂的教学质量;新老师要尽快定位好自己的专业方向,不断努力做大做强自己,努力为学科专业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黄亚雯老师的经验分享
黄亚雯老师在过去一年的讲课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老师在课堂对学生的期待越高,学生就越有压力,因此她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同学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身的观点,从而打造一个轻松幽默的课堂。
在教学方法上,黄老师指出,为了保证课堂上每一位同学都有事可做,她在课上采取成立产品工作室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同学都有相应的“职务”,并通过履行“职务”来参与整个课堂的学习;此外,黄老师还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案例呈现形式,将案例生成二维码,让学生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并阅读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的定位上,黄老师争取使每位同学都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而非倾听者,比如她会非常鼓励同学们表达不一样的观点,学会和老师进行问题探讨,形成互动的课堂学习气氛等。
最后,黄老师鼓励学生在外出比赛(如有同学在国外参加比赛)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学会做田野调查,学会收集相关的调研采访资料,为自己的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积累相关的素材等等。
紧锣密鼓,井然有序,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会议各项议程结束时与会老师们依然意犹未尽。
经过此次专业建设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全院上下统一了思想,碰撞了火花,凝聚了方向,昂扬了斗志,必将对未来中文、网新、文管三个专业的发展和广大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大有裨益。
(撰稿:何子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