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专业设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 正文

广东金融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白皮书

发布日期:2021-12-30   点击:

财经与新媒体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专业定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母语及母语文化为基本内涵、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基础学科,与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关系密切。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中文专业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进步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文专业建设不仅关系中文人才的培养,也有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其他专业的学生培育人文情怀,提升综合素质。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人才市场需求,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广阔的社会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及素质修养和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中英文写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再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实干和创新精神的汉语言文学“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部门和媒体等相关单位从事职员、办公室文秘、行政管理、公共关系、文案策划、报刊编辑等工作。

三、培养规格  

学制: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5年内毕业(含5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的修读期内,要求完成的总学分不得少于164学分。

本专业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有关文学和语言的基本理论与演讲、写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文字应用的基本能力。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知识和能力:

1.掌握古今中外文学与语言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表达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 具备一定人文情怀与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较为开阔的国际视野。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综合教育课程三部分构成。

(一)专业课程

1、语言学板块: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二)、汉字文化

2、文学史板块:

1)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国学原典导读、中国古代言情小说研究、国学专题研究、中国古典诗歌鉴赏与研究、《道德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二)、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中国当代文学史(二)、港台文学、中国现当代诗歌鉴赏与研究、中国近现代小说鉴赏与研究

3)外国文学史(一)、外国文学史(二)

3、文学理论与批评板块:文学概论、美学原理、中外文论专题研究、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剧本选评、比较文学、民间文学

4、专业应用与工具类:基础写作、创意写作、演讲与口才、广告策划与文案、礼仪文化、办公软件综合

5、跨学科(专业)选修:文秘素养与实务、即兴述评、新媒体创意与运营实务、逻辑学、影视文化

(二)通识课程

①通识必修: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传媒认知与素养、人际交流与职场沟通、学术论文写作、财经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I、大学英语II、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Ⅰ、体育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维、创业基础、劳动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民法与生活。②通识选修10学分:哲学与文史经典、语言与文化交流、艺术与审美鉴赏、职业与人生发展、科技与创新创业。

(三)综合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等

本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美学原理、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影视文化、中外文论专题、国学原典导读、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演讲与口才、逻辑学、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港台文学等。

实践教学环节:军事技能、专业实习(语言学调查、文学现象讨论、写作、民俗和民间文学调查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五、师资队伍  

中文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师资方向齐全,梯队合理,整体素质高。教师来源广泛,大部分求学于国内中文基础深厚的重点大学,实现了教学人员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的合理互补。

本专业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课题4项。在《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中国比较文学》等中文专业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

古代文学团队:陈利娟博士、副教授,王晓东博士、副教授,颜文武博士等;

现当代文学团队:贾颖妮博士、教授,张新民博士、教授,杨胜刚博士、副教授等;

文艺学团队:曾锋博士、副教授,袁文丽博士、副教授,周志强博士等;

语言学团队:谷向伟博士、副教授,孙宜春博士等;

写作与沟通学团队:彭云副教授,郭博嘉博士等。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教学设施完备,学校有大型图书馆,专业图书、期刊、文献资料、数字化资源和检索工具等配备充分。

本专业重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先后与校外十几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单位包括政府机关、报社及电视台、出版社等各个行业,可以为不同职业兴趣的学生提供实践基地。